學標桿
小行安陽之我見
6月13日,借著觀摩河南大區考評員培訓的機會,有幸對安陽公司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參觀。
不久之前,公司舉辦過一次安陽文化對標學習會,對安陽的“四色管理”有了個初步了解,此次觀摩更是發現,安陽多方面采用了四色化管理,比如在巡線作業中,對管線的擁擠、繁忙、施工等路段有不同的顏色標識,在需要緊急赴現場時會根據這些信息選擇最便捷的路線,做到高效率出勤;又如對工器具的配備管理,不僅各工具上有專人的名字,還在工具下方插有警示卡,按照更換、維修期限的臨近與否輔以不同顏色,真正做到了目視化管理。
江澤民同志曾經說過,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,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。安陽公司的創新文化的建設真的是讓人眼前一亮。我所在考評員小組的會議室恰好是安陽公司的創新文化工作室,在探究中發現,工作室名叫“崔海林勞?!眲撔鹿ぷ魇?,是以公司著名勞模崔海林名字命名的工作室。工作室配備了許多工器具和書籍,員工定期在工作室進行學習研討,在有靈感時可以即時利用現場的器具進行設計;對表現優異的個人,公司不僅在工作室內懸掛海報展示,更是在一樓大廳設置了一整面的“標桿墻”。在一樓有一個專門的倉庫,對各類創新成果、發明人、作用等設置了櫥窗展示,小小參觀了一下,發現許多的工器具都是員工基于現場工作設計出來的一些物件,本身并不是特別復雜,但就是能使現實工作更加方便快捷,工作中的創新也是立足于現實,沒有對現實的諸多體悟,就難以構思出這樣行之有效的物品。
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把三角形的特制鎖具。夜間加裝警示燈時常被竊,主要原因是警示燈一般都是螺絲卡在擋板上,路過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拿著工具把它卸下來帶走;針對這一情況,安陽公司員工利用手頭設備,打磨出了三角形的鎖具,因其少見,居民、外來施工隊伍幾乎找不到合適的工具來拆卸,這樣大大降低了警示燈的失竊率,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夜間施工以及周邊行人的安全性。
當然,公司優秀并不代表毫無瑕疵,安陽公司也是存在隱患的。但通過設置專門的曝光臺,對查出的相關隱患進行曝光,督促其整改;同時創新的是,曝光臺不僅對隱患進行曝光,對亮點也進行了曝光,真正做到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。
公司的文化建設可能是厚積而薄發的,但首先需要有人愿意為之努力,希望今后能有機會再次赴安陽公司交流、學習。